受近期上海及全國各地疫情變化影響,為服從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切實保障各位參展商、觀眾以及廣大與會業界同仁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中國環博會主辦單位經研判,決定將原定于4月20-22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23屆中國環博會延期舉辦,展會最新舉辦時間將另行通知。
為什么決定延期?
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從嚴從緊加強疫情防控,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在今年1月30日就發布了暫停各類展會活動的通知。目前上海新一輪疫情仍處于高位波動階段,經過研判,政府短期內不會降低防控力度,各方面防疫防控措施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考慮到近十萬觀眾的安全和出行便利,以及展商的參展效果,在距離原定開幕日還剩接近1個月的今天,發布了展會延期舉辦的公告,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與展商和合作伙伴溝通,讓大家更早準備,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中國環博會(上海)IE EXPO(上海環保展,國際環保展,上海環博會)上海環博會由德國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中貿慕尼黑展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袂舉辦。
秉承全球環保第一展德國IFAT母展50年的優秀品質,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最高品質的環境技術交流盛會,中國環博會(上海)IE EXPO(上海環保展,國際環保展,上海環博會)將薈集全球頂級污水處理、給水排水、固體廢棄物處理、資源回收利用、大氣污染治理、室內空氣污染治理、場地修復、環境監測、環境服務業等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前沿技術與最新解決方案。中國環博會(上海)IE EXPO(上海環保展,國際環保展,上海環博會)同期還將舉辦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單位會員年會,來自國家環境保護部、住建部、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等政策制定部門,中科院、中國環境研究院、同濟大學、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所,歐洲水協、世界水環境聯盟、德國水、 污水和廢棄物處理協會、國際固體廢棄物協會、德國市政環衛車輛和設備工業協會、中國水協等國際權威組織及領先技術企業的百余名業內頂級專家全程參與200多場專業會議論壇,致力于打造一個政產學研一站式環境技術交流平臺。
2019年是祖國母親70周年國慶,國慶期間,云南怒江傈僳族歷史展廳在怒江州檔案館建成,并一直對外開放,云南怒江傈僳族歷史展廳的建成彰顯傈僳族歷史的文化價值。通過參觀傈僳族歷史展廳更好的彰顯時代的特點和歷史文化長河,才能夠讓更多參加展覽的人士,從展廳設計之中體會到獨特的歷史韻味。
最近一段時間比較熱門的詞,大概是5G,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5G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并在VR/AR、自動駕駛、智能假造等場景中有廣泛應用。那么,5G技術到底能為VR/AR提供哪些支持?5G時代,AR/VR體驗又將拓展出哪些值得期待的應用場景?作為4G網絡的升級版,5G何以成為VR/AR市場的引爆點?
近日,記者從舉水鄉獲悉,浙江慶元月山春晚展覽館動工建設。該項目位于月山村原創意園區塊,以月山春晚為主題,利用月山春晚的深厚淵源和豐富內容,以及在中國鄉村春晚中的引領示范作用,打造月山春晚文化新陣地。館內聚焦月山春晚40周年的歷史變化,以月山村春晚老物件、老照片為布展,利用現代技術展示春晚印象,使游客深入了解月山的歷史變遷和文化魅力。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展臺的設計與布置顯得尤為關鍵。以下將從設計理念、空間布局、環保理念和服務保障四個方面,探討2025上海國際化工展覽會的展臺設計布置策略。
12月13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中國古代佛造像”專題展中參觀的觀眾。國家博物館的佛造像藏品于今年12月10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對公眾展出。煥然一新的展陳設計讓觀眾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古代佛造像的全貌。
去年7月,上海出臺了“史上最嚴”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城市。出臺的時候很多人還分不清是干垃圾還是濕垃圾,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垃圾,如何弄懂這些垃圾的分類,也成為讓人們頭疼的一大難題。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有些地方會有相應的辦法,比如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近日,浙江省湖州市練市鎮打造了湖州首家鄉鎮垃圾分類宣教展示館。
虛擬展廳的出現帶來了創新型的學習方式,不僅僅是通過網絡可以隨時隨地瀏覽,也可以教學使用,近日,8月24日,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街道錦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同行者社工開展了“長沙記憶——走進馬王堆”傳統文化宣傳活動,邀請了省博物館講解員講解馬王堆漢墓的文化知識,通過云展廳,創新的向轄區內30多名青少年傳播馬王堆漢墓的文化知識。
1月12日,淥口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是楊得志故居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淥口區第一座博物館。
從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委會獲悉,2020年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線上展廳已于第九屆寧夏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覽會期間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