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到來,很多展覽性場所不能線下參觀,進而推出線上全景瀏覽,尤其是大型的博物館、藝術館等,近來疫情期間景寧縣畬族博物館“閉館不斷網”,升級打造“畬族博物館網上展廳”,市民不用出門就能在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直接刷展。
畬族博物館網上展廳>>點擊圖片即可在線全景瀏覽
網上展廳分為遷徙與分布、環境與聚居、生產與交換、飲食與服飾、風習與信仰、文化與藝術六個單元。共有藏品1800余件,類別有生產生活用具、畬族服飾、文獻、祭祀道場用具等,其中特色藏品為畬族服飾、族譜以及狩獵器物等。該展廳具備360度全景游覽和實時講解功能,給網民帶來全新的真實現場感和交互式的感受,大大提高了畬族文化的普及率。截至目前,網上展覽點擊量達5000余次。
疫情肯定會結束,但是線上展廳卻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未來通過網絡將實現無限可能性,不用出門就能參觀各種藝術展。
文章來源:【景寧縣升級打造“畬族博物館網上展廳”,線上全景展現畬族特色民俗文化】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圖片來源網絡。
當前,正處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堅定疫情防控必勝信心和決心至關重要。為便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工作合力,威海市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推出威海市國防教育基地360度全景式網上展館,讓更多人從先輩先烈身上汲取信心和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各就各位,發憤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中華姓名博物館又稱南溟黎公祠,如今也被改建為中華姓名博物館,與圖騰博物館互相呼應。走入博物館,便受到兩旁一個個雕塑人像的“夾道歡迎”。這里陳列著100個百家姓氏始祖的雕塑,栩栩如生。博物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橫亙”在祠堂正廳的巨型字典———長5.6米,寬3.4米,共53頁的《起名字典》。這本要三個人一起才能翻動的字典,記載了各個姓氏的來源、變化及意義,是一本起名字用的工具書,據稱正準備申報“世界上最大的字典”的吉尼斯紀錄。
考古遺址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遺產,蘊含了古代社會各方面的信息,那么如何針對遺址的保護,對于遺址,可增設文化展廳,借助于遺址展示提供的場所,利用相關手段展示與遺址相關的傳統文化內涵,其有益于全面詮釋一個遺址的傳統文化特色,加深人們對考古遺址和相關歷史文化的認識。文化展示對于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是至為重要的,可以彌補遺址展示的缺點。近日兩會熱點,“海北遺址就位于我們墾利區勝坨鎮海北村村北,有著重大意義和文化歷史。”今年墾利區兩會上,人大代表茍增友建議在海北遺址增設文化展廳,弘揚當地歷史文化底蘊。
近日,設于寧波奉化區檢察院的寧波奉化刑事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對外投入試運行以來,不斷有社會各界人士預約參觀。寧波奉化區檢察院依托“寧波奉化刑事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創建的“6+”普法模式獲區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6+”普法模式分別為“基地+網上展廳”、“基地+蔚藍普法宣講團”、“基地+檢察官說法”、“基地+法治課堂”、“基地+模擬法庭”、“基地+巡回普法”六大模式。同時,在設備完善的實體展廳基礎上,該基地還建有全仿真立體的線上模擬展廳,并創造性地使用推廣“6+”普法模式,線上線下齊發力,針對不同普法條件和不同普法對象,采用最合適的普法模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普法宣傳的接受度和認知度。
展臺搭建行業作為展覽展示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會展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呈現出許多新的動態和趨勢。以下將圍繞展臺搭建行業的最新動態,從多個角度展開詳細分析。
5G的到來會形成真正的海量數據,萬物互聯。在這一輪科技創新浪潮中,目前上海北外灘虹口區力爭今年底實現全區5G網絡全覆蓋。鑒于目前5G還在探索期,4G網絡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也在不斷完善4G基礎設施建設,將弱覆蓋地區信號進一步增強。
2022年中國(廣州)美博會CIBE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 、廣東省美容美發化妝品行業協會舉辦,舉辦周期為:一年兩屆,本屆展會將在2022年03月10日舉辦,展會地點中國-廣東-廣州市海珠區閱江中路380號-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琶洲展館,展會預計展覽面積達到300000平米,參展觀眾數量達到910000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3800家。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2025 年第 24 屆上海國際 LED 展(LED CHINA 2025)將于 9 月 17–19 日 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針對“光地特裝”展位的搭建、設計與布置時間節點,主辦及主場搭建商給出的官方時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