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是1983年發現的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之墓,是嶺南地區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唯一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一萬余件,其中“文帝行璽”金印、玉角杯、錯 金銘文虎節、印花銅板模、平板玻璃銅牌飾等文物具有重大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反映了兩千年前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南越王墓是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大考古發現之一,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入選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南越國遺跡》與《海上絲綢之路》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的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建筑面積17400多平方米,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將綜合陳列大樓、古墓保護區、主體陳列大樓幾個不同序列的空間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突出了遺址博物館的群體氣派,是嶺南現代建筑的一個輝煌代表,曾獲得六項國內外建筑大獎。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2023年世界制藥原料中國展覽會(CPHI China),展會時間:2023年06月19日~06月21日,展會地點:中國-上海-浦東新區龍陽路2345號-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主辦方:Informa Markets,舉辦周期:一年一屆,展會面積:180000平米,參展觀眾:55000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2500家。
對于那些有歷史記憶點的物品、事件、人物,我們都不應該遺忘,2020年是我們向小康社會邁進重要時刻,時代在進步,歷史一定不要遺忘,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進程中形成的鄉愁文化,應當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源泉所在、靈魂所在。近年來,很多有特色、有歷史遺跡的鄉村在政府的投資和領導下,通過建設民俗家風展廳、村史館、修鄉鎮志和村史等方式,傳承優秀的村風、家風,讓鄉愁文化得以延續。不管是村史館還是民俗家風展廳,一件件物品承載著一段段歷史,一幅幅圖片記錄著一個個進程,一處處實景濃縮著一縷縷記憶,成為村民們傳承歷史文化、促進鄉風文明、承載鄉戀鄉愁、提升村民素養的新高地。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有植物標本22萬號;昆蟲標本60余萬號;動物標本3萬號,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等37種,以及護士鯊、豹紋鯊、翻車魚等百余種珍稀動物標本,此外還有北極熊、企鵝、鴕鳥等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500多件,
疫情限制了部分城市市民參館需求,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享受在手機端或pc端享受參觀博物館,隨時隨地,只要你想看,通過現有技術就可以看到,前提是當地博物館已開發了網上展廳,日前,在德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網站的市城建檔案館網頁中和單位公眾號上,開通了“德州市城建檔案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網上展廳,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即可瀏覽、了解城市建設的歷史文脈、影像德州、城市演變、城建檔案等內容,滿足人民群眾疫情防控期間的居家文化生活需求。
2025年上海美容博覽會CBE的展臺設計布置需提前規劃,合理安排時間,確保展臺效果。展商應密切關注主辦方通知,及時調整布置計劃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等33個單位為第六批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省政府要求,命名后,各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作為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載體,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履行國防教育職責,充實國防教育內容,更好地體現國防教育功能,不斷增強社會教育效果,為大力推進新時代全民國防教育作出更大貢獻。
作為廬山文旅事業的形象窗口,近日,廬山博物館在省級以上“文化圈”接連斬獲榮譽,再次彰顯“廬山天下悠”文化品牌與恒久魅力。 3月3日,在國家文物局推送第六批全國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中,江西省廬山博物館網上展廳第278號赫然有名。目前,國家文物
中國(深圳)國際禮品及家居用品展覽會(深圳禮品展,亞洲禮品展,International Gifts)自1993年創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28屆,且于2005年通過UFI(全球展覽業協會)認證,被譽為“中國禮品家居旗艦展”。
隨著vr技術的流行,vr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多,VR博物館就是VR虛擬展廳的一種應用。近日如皋市博物館VR數字展廳制作完成,實現了縣級博物館服務從實體空間向虛擬空間的延伸。新技術提供了VR視覺暢游博物館的新模式,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觀展體驗和視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