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運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館與科大訊飛、阿科瑟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邁上“智慧場館”建設的快車道。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博物館此前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
在當今時代,科技越來越多進入生活,也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服務水平。比如敦煌研究院通過多年的文物數字化保護探索,建立了敦煌石窟數字化檔案;各大博物館也紛紛推出智能導覽、網上虛擬展廳、VR互動等,提升公眾的觀展體驗。
上海博物館在打造智慧場館的設計方面也邁上了新臺階。1月6日下午,上海博物館分別與上海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阿科瑟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三家科技企業和單位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展人工智能及智慧文化場館建設等相關的業務合作。
2019年4月,上海市經信委征集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上海博物館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得到專家認可,并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已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閉幕式上發布。
文章來源:官方平臺《上博將打造“智慧場館”: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先行》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圖片來源網絡。
簡介:辛亥革命紀念館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金洲北路563號,201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是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建的全國性題材紀念館,建筑面積為20722.038平方米,總投資約3.19億元人民幣。
羅湖美術館是羅湖區重要的公共文化機構,前身為“羅湖創意文化廣場”,建成于2007年,2017年2月,美術館正式作為政府公益性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場館分為展館和戶外廣場兩部分,占地面積8698㎡,建筑面積3848㎡。現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展覽廳6個,學術報告廳1個。主要開展各類展覽、公共教育、藝術收藏和學術研究等活動。常設品牌活動有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深圳國際攝影周、“雙城墨韻”書法聯展、“美的熏陶”系列公教活動等。
2022年5月12日,環球資源宣布,2022環球消費電子廣州展GCES將于2022年12月6日至8日在中國進出口交易會展館隆重舉辦,旨在打造全球性消費電子產品展覽和交易平臺。
10月16日,“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在富陽東洲街道新沙村文化禮堂建成開放。12月16日上午,“谷牧在新沙紀念展廳”正式揭展。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城市展覽館作為“城市會客廳”,通過特殊的設計手法和表現形式,展示了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發展經歷、建設成就和未來憧憬。而精準脫貧展覽館可以了解到慈善助力構建美好生活和脫貧攻堅的成果,以及給貧困地區、困難群眾帶來的巨大變化,一覽當地扶貧攻堅工作的奮斗歷程及成果。
隨著vr技術的流行,vr在各個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多,VR博物館就是VR虛擬展廳的一種應用。近日如皋市博物館VR數字展廳制作完成,實現了縣級博物館服務從實體空間向虛擬空間的延伸。新技術提供了VR視覺暢游博物館的新模式,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觀展體驗和視覺享受。
東濠涌博物館兩層建筑共設五個展廳。一號展廳“東濠溯源”展示了縱橫交錯的河涌是如何滋養廣州城,進而影響廣州兩千多年來的發展;二號展廳“東濠商貿”展開了東濠一河兩岸商貿民俗的畫卷,讓人們細細回味曾經的繁華與浪漫;三號展廳“東濠蘊夢”再現了疍家姑娘哼著咸水歌沿涌蕩舟賣水果的美麗瞬間;四號展廳“東濠哭泣”展示了被污染后的河涌污泥黑臭、垃圾滿涌的情景;五號展館“東濠新篇”展示了東濠涌治水的成果,美麗重現令人精神一振。
東西扶貧協作開創“互聯網+”社會扶貧新模式,9月28日,東西部扶貧協作農產品與少數民族工藝品非遺展銷中心——全國消費扶貧廣東館(以下簡稱“廣東館”)舉行了揭牌儀式,線下展廳與線上網站平臺(網址:https://guangdong.zgshfp.com.cn/)同步開啟運營。